服裝店的價格促銷,究竟是采取“折扣比例”的表達方式好,還是“直接標出打折后售價”的表達方式好呢?兩種“促銷定價”的方法對顧客影響的差異是什么?在世界營銷期刊上有過一個文章中表示,作者通過四個科學實驗,針對“價格促銷”手段的定價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。
商業(yè)的現(xiàn)實是競爭,在現(xiàn)代的商業(yè)經(jīng)濟里,廠商間的信息是比較對稱的,你有的技術(shù)我也會,你能賣的東西我也能賣,觸目所及皆是紅海,而藍海就好像是海市蜃樓,遠遠沉浮在黃沙漫天的地平線上若隱若現(xiàn)。
當產(chǎn)品愈來愈同質(zhì)化,差異化戰(zhàn)略行之無效的時候,廠商間只好整理出“促銷”法寶,天女散花般地撒出銀兩,面對面肉搏廝殺,即便是血流成河也難以罷手。這就是商業(yè)競爭的現(xiàn)實,在,這種現(xiàn)實更是常態(tài),隨便踏進哪一家商場,都隨處可見“促銷”招貼,而且促銷的借口千奇百怪,琳瑯滿目不一而足,有時幾乎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意中看見了諸如“慶祝丈母娘生日大減價”或是“本公司廣州上市成功”這樣的促銷理由了。在學理上,“促銷”基本上可以分為“銷售促進”和“價格促銷”兩大類?!颁N售促進”指的是諸如買大送小、點券、獎券、折價券等這種將商品和其他物件加以捆綁銷售的做法;“價格促銷”指的是讓實際售價低于標價,直接在價格上實惠顧客。
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,相同之處就是通過短期的資源消耗戰(zhàn),以達到吸引消費者或是打擊競爭者的目的,因此都只能是短期策略。在促銷期過了之后,搭配的贈品不再贈送,促銷點券期限已過,而商品價格也勢必要返回正常水平,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廠商的利潤率。但是與此同時,顧客在品嘗了促銷的甜頭后,基于理性預(yù)期理論,他們的心中必然形成新的期待,尤其是“價格促銷”,當價格必須回升時,顧客可能無法適應(yīng)新價格和預(yù)期價格之間的心理落差,因而降低再度惠顧的意愿。如果真發(fā)生這樣的事,那就是標準的“偷雞不著蝕把米”了!
想要找出:對消費者具吸引力的“促銷定價”方法,換言之,能在促銷期間誘發(fā)比較大的購買意愿的方法,同時在促銷結(jié)束價格返回正常水平之后,哪一種“促銷定價”方法的后遺癥小,即相對比較不會降低促銷商品的期望價格,從而保護該商品的品牌價值。他們通過四個科學實驗,以期觀察“價格促銷”的定價方法,究竟是采取“折扣比例”的表達方式好,還是“直接標出打折后售價”的表達方式好。首先在過去的科學研究中整理歸納出一些已知事實。
1、促銷的降價幅度愈大,則愈能吸引顧客購買促銷商品。
2、大約有77%的消費者會注意到廠商的價格促銷信息,并在大腦中計算降價之后的實際售價。
3、消費者在經(jīng)歷了降價促銷后,心中對降價的殘留印象可能只剩下“多”或“少”這樣的粗略概念,而忘記了真實的降價金額。
4、降價促銷結(jié)束后會導致:
(1)顧客將會調(diào)低該促銷商品的品牌價值;
(2)讓顧客養(yǎng)成等待降價的習慣;
(3)顧客將會調(diào)低對該品牌的價格預(yù)期,從而降低顧客在不降價促銷時購買同一商品甚至同一品牌的意愿。
5、當降價促銷的幅度超過商品標價的20%時,在降價促銷結(jié)束后會讓顧客降低對該商品的偏好。
6、當消費者相對不容易知覺到廠商正在促銷降價,或是不容易掌握到實際的降價幅度時,消費者在降價促銷結(jié)束后,比較不會因此調(diào)低對促銷商品未來的期望價格(所以這時促銷比較不會傷害到該商品的品牌價值)。
綜合以上的所述,哪個才是合適自己店鋪的促銷方式呢?不管是那個促銷方式,合適自己的店鋪營銷方式才是主要的!
廣州三薈,品牌折扣女裝貨源渠道商!